002733雄韬股份股票怎么样?雄韬股份股票目标价2022
雄韬股份(002733)深度研究报告:铅酸、锂电发展稳健 燃料电池前景广阔类别:公司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黄麟 日期:2022-09-08
雄韬股份是国内重点电池生产企业,产品涵盖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及燃料电池三大品类。从营收和产品结构看,铅酸蓄电池为公司贡献主要营收,锂电池业务占比正逐步提升,燃料电池尚未起量。2021 年,公司总营收31.10 亿元,其中铅酸电池营收达20.51 亿元,占比65.94%,毛利率为10.99%;锂电业务营收达10.13 亿元,占比32.58%,毛利率为13.40%;燃料电池业务营收占比较小,2021 年收入0.46 亿元。2017-2019 年,公司业绩增长较快,但近两年受到疫情和原材料涨价影响,业绩有所下滑。但长期来看,若后续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传统业务利润率有望改善,同时公司在燃料电池领域布局深厚,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成熟,燃料电池业务或为公司开启全新的增长曲线。
传统业务发展稳健,公司在数据中心及基站建设领域拥有深厚积淀,有望充分受益。公司铅酸蓄电池及锂离子电池主要聚焦于数据中心及基站备电市场,近年随着数据流量需求的增加,下游数据中心及基站备电市场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在铅酸电池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及胶体电池,依托较早的市场布局及研发技术积累,公司市场份额稳定,在电池型号、产品质量、客户资源、销售渠道、生产成本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司与主流电池产商错位竞争,行业内主要企业多集中在市场空间更大但竞争更激烈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公司主要面向数据中心及基站备电领域,与铅酸电池多为同一类客户。凭借稳固的客户资源与销售渠道优势,公司有望在此领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燃料电池前景广阔,公司在领域布局广泛、行业地位较高,是其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氢能源已被纳入我国“碳中和”能源战略,是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公司于2019 年开始布局氢能产业,并将氢能作为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联合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组建产学研一体化路线,发展氢能电堆,氢能发动机等技术。
目前公司产品覆盖面广、性能优异,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国产化氢燃料电池完整产业链的公司,合作伙伴覆盖众多主机厂、钢铁、能源和化工企业。随着氢能行业的不断成熟,公司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1.41 亿元、2.62 亿元、3.71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58、31、22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同时考虑公司业务结构,给予公司估值一定折价,给予公司23 年业绩40 倍PE,对应目标价为27.3 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数据中心及基站建设不及预期,燃料电池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雄韬股份(002733)事件点评:传统业务稳扎稳打 燃料电池蓄势待发
类别:公司 机构: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尹斌/黎江涛 日期:2022-08-10
雄韬股份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500万元-8500万元/yoy+196.79%-+236.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00-3500万元/yoy+333.42%-+426.79%。
投资要点
业绩同比大增,公司进入中长期向上通道
2022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500万元-8500万元/yoy+196.79%-+236.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00-3500万元/yoy+333.42%-+426.79%,同比大增,主要得益于:1)越南疫情影响减弱,当地铅酸电池工厂开工率回升,利润恢复至正常水平;2)湖北锂电池工厂投产,叠加公司订单饱满,规模效应凸显;3)氢能城市示范群落地,助力公司燃料电池业务量利齐增。
综合来看,公司以铅酸电池、锂电池等传统业务为盾,以燃料电池业务为矛,把握当下市场需求的同时,布局下一代核心技术路径。公司经营至暗时期已过,有望迎来中长期向上机会。
主营业务重回增长,提供稳固基本盘
2021年,公司铅酸电池业务实现收入20.5亿元/yoy+3.8%,锂电池业务实现收入10.1亿元/yoy+112.0%,自2020年收入下滑后,重回增长。公司铅酸电池业务聚焦通讯储能赛道,近年来,通讯储能呈现锂电替代铅酸趋势,公司顺应大势,大力发展锂电业务,为原有客户实现铅酸替代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客户,提升通讯领域市占率。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把握铅酸电池业务,为公司经营提供牢固基本盘。同时,公司将大力拓展锂电池业务,为公司增长提供动力。目前,公司具有2GWh锂电产能,其中,湖北京山一期具1GWh产能,二、三期各1GWh产能正如期建设,二期预计将于2022Q3投产。
把握产业链核心环节,燃料电池业务蓄势待发公司2014年开始布局燃料电池,多年来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坚持自主研发,现已形成膜电极、电堆、电池系统全方位的产业链卡位布局。膜电极方面,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成立武汉理工氢电,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电堆方面,公司实行金属板、石墨板电堆双步走战略,于2022 年5 月发布W1.0 金属板电堆, 体积功率密度为5.4kW/L,达全球领先水平,对于石墨板电堆,公司售价低至999元/kW,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300-2000元/kW);电池系统方面,公司产品覆盖52-130kW范围,适用于多下游车型。
产能方面,公司通过大同、广州、武汉基地实现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布局,未来将通过上海氢雄布局华东,实现全国范围产能覆盖。公司目前在大同基地具备电堆、燃料电池系统产能各5万套,广州基地各1万套,武汉基地各10万套,武汉基地另有50万平膜电极产能。订单方面,公司2022年合计规划燃料电池车订单超500台。
综合来看,公司金属板电堆技术领先,石墨板电堆具成本优势,同时,公司产业链布局完备,产能布局覆盖全国,订单饱满,随着全国五个城市示范群落地,燃料电池行业迎来拐点,公司燃料电池业务蓄势待发。
盈利预测
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4/2.9亿元, eps 为0.50/0.62/0.76 元, 对应PE 分别为37.4/30.1/24.5倍。基于公司铅酸及锂电池业务稳步增长,燃料电池业务迎来拐点,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
说明,文章数据引用权威财经媒体,比如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