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科技2022Q1净利润承压,汽车电子业务放量可期

                 
文章简介:  长信科技: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约1.81亿元 同比下降21.66%  长信科技(SZ 300088,收盘价:6.5元)4月22日晚间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7.17亿元,同比增加1

  长信科技: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约1.81亿元 同比下降21.66%

  长信科技(SZ 300088,收盘价:6.5元)4月22日晚间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7.17亿元,同比增加10.5%;净利润约1.81亿元,同比减少21.66%;基本每股收益0.0739元,同比减少21.63%。

  长信科技:2021年度净利润约9.04亿元 同比增加8.39%

  长信科技(SZ 300088,收盘价:6.5元)4月22日晚间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营业收入约70.18亿元,同比增加2.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04亿元,同比增加8.39%;基本每股收益0.37元,同比增加8.82%。

  长信科技2021年度拟10派0.5元

  长信科技4月23日公布2021年年度分红预案:以24.55亿股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1.23亿元。

  长信科技2021年涨51.29%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盘,长信科技报收于13.28元,较2020年末的8.78元(前复权价)上涨51.29%。8月27日,长信科技盘中最低价报6.81元,股价触及全年最低点,12月27日股价最高见14.17元,最高点相较于年初最大涨幅达到61.43%。2021年度共计1次涨停收盘,无收盘跌停情况。长信科技当前最新总市值326.01亿元,在光学光电子板块市值排名5/88,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541/4604。
  个股研报方面,2021年长信科技共计收到9家券商的14份研报,最高目标价16元,较最新收盘价仍有20.48%的上涨空间。
长信科技股票评级分析2021

  长信科技(300088):净利润短期承压 汽车电子业务放量可期

  类别:创业板 机构: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夏清莹 日期:2022-05-09
  报告关键要素
  公司2022 年Q1 实现营业收入17.17 亿元(YoY+10.50%),归母净利润为1.81 亿元(YoY-21.6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2 亿元(YoY-21.03%)。
  投资要点:
  净利润短期承压,消费电子业务有望恢复: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70.18亿元,同比增长2.55%;归母净利润9.04 亿元,同比增长8.39%。公司21 年营收增长主要是疫情导致的宅经济提升了公司消费电子类产品销量,并且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带动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规模扩大和对子公司比克动力的投资收益增加。22 年Q1 长三角、珠三角疫情导致下游开工不足,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订单有所减少,但是得益于高增长、高毛利的汽车电子业务带动,一季度营收仍然实现增长。但是受疫情影响,以消费电子为主业的控股子公司东莞德普特一季度出现亏损,叠加原材料成本上升,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我们预计随着疫情缓解、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叠加新能源汽车、UTG 等业务持续放量,公司22 年成长可期。
  减薄业务发展迅速,汽车电子业务放量可期:公司减薄业务技术优势明显,是国内唯一通过苹果公司认证的供应商,营收规模和盈利水平居于业内首位。下游客户包括Sharp、LG Display、京东方等国内外面板巨头,公司目前以减薄为基础的UTG 业务已经具备量产能力、一期产能300k/月,并且随着重庆永信和减薄六期扩建项目完成建设,产能有望进一步增加。同时,受益于LCD 面板向国内转移带来的需求增加,亦利好公司屏幕减薄业务实现持续增长。汽车电子方面,公司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超过33%、毛利率水平较高,产品种类齐全、技术优势明显,覆盖中控屏、车载屏等技术难度较高的核心模组。目前已经成为比亚迪、特斯拉等国内外汽车巨头重要供应商,打入了全球70%以上的汽车品牌产业链。公司受益汽车电动化、座舱智能化带来的显示屏数量、单价提升,有望带动相关业务量价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2022-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为80.71/95.24/113.3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2/11.95/14.31 亿元,对应5 月5 日收盘价,EPS 为0.40/0.49/0.58 元,对应PE 为15.18X/12.47X/10.41X,维持“增持”评级。

  长信科技(300088):1Q22净利润承压 汽车电子业务持续拓展

  类别:创业板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胡剑/胡慧 日期:2022-04-26
  21 年营收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4%。公司21 年营收70.18亿元(YoY +2.5%),在汽车电子以及VR、智能手表等新兴消费电子业务带动下实现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9.04 亿元(YoY +8.4%),主要系权益性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40 亿元。21 年毛利率23.71%(YoY -2.75pct),同比下降主要系:1)芯片、蚀刻用酸等原材料价格上涨;2)公司为新业务储备人才,21 年员工总数18504 人(YoY +39.9%),薪酬支出14.82 亿元(YoY +27.3%)。
  1Q22 营收同比增长10.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1.7%。公司1Q22 营收17.17亿元(YoY +10.5%),主要得益于汽车电子业务的增长;归母净利润1.81 亿元(YoY -21.7%),主要系:1)珠三角、长三角疫情导致部分客户开工率不足,同时物流运输受到冲击,公司物料采购、产品出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3.88pct 至22.14%;2)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1.39pct 至9.48%,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提升0.03、0.63、0.30、0.43pct。
  公司精准卡位车载屏幕优质赛道,21 年汽车电子收入占比约40%。智能汽车时代车载显示器市场逐步打开,DigiTimes 预测全球车载显示器出货量将从2020 年的1.41 亿片增长至2026 年的2.53 亿片(CAGR: 10.24%),其中后视镜、抬头显的CAGR 将分别达到15.8%、15.1%。21 年公司汽车电子收入约29亿元,同比增长约50%,营收占比达到40%。公司新能源客户群体、出货量占比不断提升:向特斯拉和比亚迪直供中控屏模组产品(包括Model X、ModelS、唐、宋、秦、汉等车型),独供蔚来ET7 中控屏,理想ONE 中控屏,红旗H4 车载屏,同时正积极开拓小鹏、哪吒、大众、广汽等电动车客户。
  折叠屏成为3C 创新主旋律,公司折叠屏UTG 业务行业领先。根据DSCC 数据,21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54%至798 万部,预计22 年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23%至1777万部,预计26年出货量将达到5468万部(21-26年CAGR为47%)。公司已具备折叠屏UTG 盖板的全部制造工艺流程,包括玻璃减薄、切割及断面处理、玻璃表面处理等技术。公司加快和全球面板龙头、头部手机品牌进行高层次业务合作,有望通过UTG 业务打开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2-24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7%/21.0%/18.9%至88.93/107.64/127.98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2%/23.1%/21.1%至11.23/13.82/16.74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2.7/10.3/8.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出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说明,文章数据引用权威财经媒体,比如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